践行雷锋精神 用爱为生命接力 ——黄河迎宾馆员工吴飞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布时间:
2021-03-10
2021年3月8日,在全馆上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系列活动之际,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黄河迎宾馆员工吴飞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白血病患者送去生命新希望,成为郑州市第321位、河南省第955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郑州市牛年第2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郑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晓煜带领红十字会相关负责同志共同陪伴吴飞飞完成捐献。黄河迎宾馆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刘晓辉一行到场看望慰问,为吴飞飞加油鼓劲。
今年39岁的吴飞飞是黄河迎宾馆物业部一名资深园林修剪工,多年来,他悉心地呵护着宾馆的一草一木,为宾馆的园林绿化工作默默地奉献着。他的嘴角常挂着微笑,与人初见时便展现出阳光正能量的一面。虽然是今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但事情的缘起还得往前追溯。“第一次献血是2009年,当时宾馆联系血站把献血车开到了单位,组织员工参加无偿献血,好多同事都去献了,我也献了400毫升。”首次成功献血,成为他难忘而愉快的记忆,“那是第一次感觉到帮助别人可以那么坦然和快乐。”正是这种快乐让他一直坚持了下去,每年都不间断的参加无偿献血。
2013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与血站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方法和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是自愿行为,只能来自志愿者的爱心奉献。“我的身体正好符合捐献的条件,我想这既然能救人,就马上同意了。”当场,吴飞飞就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提取10毫升血液在中华骨髓库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造血干细胞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且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要是在陌生人中找到配型成功的人,大约十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有些罕见的分型找到相合的几率更低。从留样登记以后,吴飞飞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等待,等待中华骨髓库的召唤,随时为他人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2020年7月10日,让吴飞飞机缘巧合成了那十万分之一。经资料库国家管理中心确认,他的白细胞表面抗原分型资料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相合,“当时我正在宾馆上班,一个电话打过来,是郑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我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白血病患者的初配成功,问我还愿不愿意捐献。”当听说有人因他的捐献能重获新生时,吴飞飞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为了保证自己在最佳身体状态完成捐献,吴飞飞开始了自己的戒酒计划。即使在过年期间,平时喜欢小酌两杯的他几乎是滴酒不沾。在和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别人劝酒时,他总是说:“酒什么时候都可以喝,现在救人才是最要紧的。”对于自己的这个选择,吴飞飞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生命本能的敬畏。
吴飞飞还是宾馆青年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经常参加宾馆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宾馆那么多的同事在践行雷锋精神上都为我做出了榜样,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这是我对世间美好的一种期许。”吴飞飞说。
宾馆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飚表示,吴飞飞救人于患的高尚行为是黄河迎宾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宾馆党委借此机会将继续加大对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培养黄河迎宾人的奉献担当精神,展现黄河迎宾人的大爱、担当和风采。
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一项造福社会,挽救生命的公益事业,是践行人道主义精神,创建文明、和谐、美丽社会的具体体现,我们也期待着更多人群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下一页:

扫一扫关注
黄河迎宾馆微信

扫一扫关注
黄河迎宾馆微信